花會卷 | 揚芬港中幡會(二)
揚芬港中幡會每年秋收完畢,會友們集中在曹氏大院開始操練。在院子里固定一個用竹篙制成的圓架子,高度基本上與中幡一樣高,習練者在圓架子內(nèi)練習,以防幡倒砸到房子。練習中幡要求做到快、穩(wěn)、準,手眼配合一致,培養(yǎng)目測力、判斷力、準確性、靈活性和協(xié)調(diào)性。練習中幡危險系數(shù)較大,習練者一不注意必出紅傷。練習中幡要求比較嚴格,在師傅的指導(dǎo)下,按照規(guī)程,習練者用手掌、手背、肩膀、額頭、下顎等部位分別練習舉、頂、牙劍、腦劍、單山等動作,不斷晃動、拋起、落下,以拋得高,立得穩(wěn)為準則。一般經(jīng)過三年刻苦練習,掌握了耍幡的基本要領(lǐng),方能參加演出。開始演出只能表演一些簡單的動作,如灌肘、腦架、鼻子架、牙架等,隨著技術(shù)的不斷提高,逐漸增加高難動作。
中幡會逢出會前要舉行祭拜儀式,這是這道會的傳統(tǒng),在中幡的前面點香、燒紙、擺祭品,全體會友進行跪拜三叩首。祭拜結(jié)束后,按照順序開始踩街,最前邊由會頭打鑼率領(lǐng),后邊是會旗,會旗后由會友們抬著中幡行走,最后打擊樂敲打中幡會的鑼鼓點,以烘托節(jié)日氣氛。踩完街開始上會道耍幡,因為中幡是第一道,必須掌握好行進的速度。過去揚芬港只有一條街,況且街道又窄,中幡會撂場不能時間過長,耍幾套就得前往轉(zhuǎn)入下一個演出點,不然壓著后面的會無法前進。也有時選擇比較寬敞的地方撂場,將其他會讓過去,各道會之間做到相互尊重,相互信任,這已形成了傳統(tǒng)會風。
中幡表演是力量與技巧相結(jié)合的一種藝術(shù)形式,練習中幡很吃功夫,是一件很苦的事。學練中幡的人越來越少,至 1958 年后,揚芬港中幡會因后繼無人而停止活動?,F(xiàn)在耍中幡的老藝人寥寥無幾,要想將中幡會承下去為時已晚,人們對這道名噪一時的盛會失傳深表嘆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