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故事 | 包公與地梨兒
有一年,河北大旱,飛蝗成災(zāi),顆粒不收。包公奉旨放糧回來路過霸州,見饑民遍野,啼饑號寒,個個面黃饑瘦,破衣爛衫,心下十分難過。可皇糧有限,這么多饑民怎么救濟得過來?包公想著想著,一抬頭目光撞在一座墻上,包公不看則已,一看就氣炸了胡子。原來這是一座土地廟。包公拔出寶刀,一指那白白胖胖的土地神像,罵道: “老肥賊!黎民骨瘦如柴,你倒又白又胖,享盡了人間香火,卻不使五谷豐登,供你何用!”便一刀將神像戳倒在地上。
包公回到驛館,坐在太師椅里飯也不吃,茶也不喝,悶頭想著拯救饑民的辦法,想來想去想不出個萬全之策,不覺到了三更,倦意侵來,迷迷糊糊睡過去了。只見門口一個白影一閃,一個白白胖胖的老頭捂著流血的胸脯子慢慢地來到跟前,跪倒在地: “小神冤枉,還望星主明察,非是小神不使五谷豐登,而是那天上的旱魃做怪,小神奈何不了他?!卑f:“就算是旱魃做怪,也總不該眼睜睜看著饑民活活餓死呀!”白白胖胖的老頭兒說:“小神此來不為別事,專為告知星主:本縣漫洼野地自有充饑之糧?!卑珕枺骸笆裁醇Z?詳細說來?!崩项^兒說:“掘地半尺便可得無數(shù)蛋蛋——糧?!闭f著用手一摸臉,一晃不見了。包公一急,從太師椅上醒來,才知道是南柯一夢。他想想夢中情景,不禁大喜,當即一個人趕到城外,用鎬一刨,離地半尺,果然有數(shù)不清的黑球球。黑球球上邊還有一撮毛,放進嘴里一咬,里面竟是一團鮮嫩嫩的白肉,嚼一口,甜味和梨子一樣。包公這才恍然大悟,那夢中老頭兒正是土地爺,蛋蛋糧正是這些甜如梨的小東西。土地神在“糧”字前邊吱唔一陣,摸摸臉,卻是想說一個“黑”字,土地爺不敢說“黑”,是忌諱本官這張臉呀。包公哈哈大笑:“管它黑糧白糧能救饑民就是好糧。”
包公當即貼出告示,讓饑民去野外刨糧。告示一出,饑民們拿起鋤頭大鎬涌到漫洼野地,果然刨出無數(shù)“蛋蛋糧”,度過了災(zāi)荒。
后來人見土地神都避諱包大人的“黑”字,就給蛋蛋糧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:地梨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