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會卷 | 碌碡會
碌碡會主要分布在勝芳、揚芬港一帶。
霸州的碌碡會據(jù)稱是由靜??h傳入的。碌碡會是東淀地區(qū)特有的一個會種,是霸州所有花會中最具女性色彩的一道奇特民間花會。靜海、勝芳、揚芬港都分布在遼闊的東淀邊緣,生產(chǎn)和生活方式也有許多通同之處。
在海河流域的盛水期,東淀煙水茫茫,汪洋一片,蘆蕩無邊。捕魚和葦編是淀民的基本生產(chǎn)方式。靜海一帶淀民以編草鞋、織蒲包為生,勝芳、揚芬港所在東淀區(qū)葦質(zhì)優(yōu)良,產(chǎn)量巨大,淀民,尤其婦女,均以織席編簍為主要生活來源。收葦、看葦、軋葦、剖葦、擇葦、潤葦?shù)龋韰^(qū)婦女一代又一代,一年又一年,經(jīng)久反復(fù)的從事這一艱辛勞作。尤其是推碌碡軋葦,常常累得女人們苦不堪言,饑餓苦累之中,難免發(fā)出痛苦凄婉的吟唱,久而久之,便誕生了許多淀區(qū)婦女的悲歌小調(diào)。碌碡會,這道極具女性色彩的地域性民間歌舞花會也就應(yīng)運而生。
靜海獨流的碌碡會的表演內(nèi)容,反映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傳說:一年輕女子嫁至一富戶曹家,丈夫好吃懶做二流子,公公愛財吝嗇根毛不拔,婆婆霸道毒狠,把兒媳當奴隸牛馬使喚,沒日沒夜軋葦織蓆,動作稍慢就會招來婆婆辱罵毒打。花會以《哭五更》冗長的套曲長段來表現(xiàn)以上情節(jié)。還有其他角色配演。以舞碌碡(扎制的模型,擬軋、拉等動作)配合演唱。雖有說唱和秧歌舞步,但戲劇化突出,冗長拖沓。霸州揚芬港、勝芳一帶的碌碡會與之大異其趣,初期還保留《哭五更》展現(xiàn)的情節(jié)故事,但作了大幅刪縮,在后來的發(fā)展中,則幾乎全都替換成了本地的小曲、小調(diào)“推碌碡”、“五音五更歌”、“哭五更”、“織席女”、“采蓮”、 “芭蘭罐”、“邊關(guān)調(diào)”等,也引入了一些明清小曲小調(diào);解放后又增加了“小白菜”、“小放?!?、“小二黑結(jié)婚”等時新曲目、舞目。清末以后,霸州碌碡會就革新了由男性男扮女妝的舊習(xí),而改為由女性自己上場舞演自己的生活。她們以源自親身經(jīng)歷而編創(chuàng)出來的大量民歌、小曲、小調(diào),訴說淀區(qū)婦女成年累月織席編簍、扎葦剖葦?shù)睦Э嗌?,凄凄楚楚,嗚嗚咽咽,以哀艷之辭白貧窘辛勞之狀;以絕望柔婉之音哭吞辱忍欺之情;令聽者悲從中來,同性更為之共鳴。也有以戲謔詼諧之曲訴悲涼艱辛之況,笑歌當哭,令人心翻五味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,霸州淀區(qū)婦女創(chuàng)作的大量極具藝術(shù)價值的小曲、小調(diào)、多已散失不傳。盡心搜尋,也僅得其殘闕碎片———
《織席女》
十七嫁進(你)某家院,
織出席兒垛成山。
織的席兒蓋滿了地,
織的席兒遮黑了天,
———黃連肚里咽。
花衫兒紅裙兒穿過五年,
這兒縫那兒補羞到人前。
五更天啊合不上眼,
前心緊貼著后心寒,
———怕看婆婆臉。
十七嫁進(你)某家院,
織出席兒垛成山。
織的席兒蓋滿了地,
織的席兒遮黑了天,
———黃連肚里咽。
奴喊聲奴的老天爺啊,
奴身豈是長流水???
你須為奴睜開眼,
便托生個鳥兒雀兒,
———莫再到葦?shù)怼?nbsp;
《茉莉花》
悶來時,到園中尋花兒戴。
猛抬頭,見茉莉花在兩邊排,
將手兒采一朵花來戴。
知道你無心也,
花兒,我也畢竟不來采。
《五更天》
……
二更天,盼不見人薄幸。夜兒深,人兒靜,我且掩上門,待他來。彈指時我這里忙答應(yīng)。怕的是寒衾枕,和衣在床上蹭。還愁失聽了門兒也,常把梅香來喚醒。
……
匆匆上床時,已是雞唱五更。肩膀上咬一口,你實說留滯在何方。說不清,道不明, 便天亮也休纏帳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