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會卷 | 勝芳大頭會(二)
“大頭會”演出內(nèi)容,主要表現(xiàn)十八羅漢請老壽星及二侍童共赴王母娘娘蟠桃會。十八羅漢戴“大頭”,持拂塵,系絲帶,表演造型及雜耍笑玩動作,八童子各手擎一對祥云 (俗稱“葉子”),依次擺拼出“天、下、太、平”四個大字。伴奏用昆曲。每拼出一個字,便演奏一段昆曲曲牌, 如“彩云朵”、“蓮花”、“萬年花”、“望皇都”、“鎖麟拔”、“蘇武牧羊”。夜晚出會表演時,眾童手持點亮的蓮花燈舞出梅花陣,笙管簫笛齊鳴,昆腔悠揚,唱舞并美,造景如夢。
大頭會的音樂以昆曲為主,勝芳大頭會所演奏的昆曲為南方一位姓馬的師傅所傳,據(jù)說這位馬師傅在勝芳共傳了三道會,一為大頭會,二是北梨園小車會,三是漁樵耕讀小秧歌(已經(jīng)失傳)。這三道會所演奏的曲牌是一樣的,只是詞有所不同,曲牌以《萬年花》、《盼望皇都》等長壽、太平等主題為主,人們也稱之為老調(diào)梆子。此外,勝芳的大頭會還有另外一種音樂——那就是擺會時邊走邊吹的民間小調(diào),前者以橫笛為領奏樂器,后者以海笛(即小嗩吶,南方稱海笛)為領奏樂器,曲牌以《蘇武牧羊》、《拔大蔥》、《大逛燈》等當時街頭巷尾喜聞樂見的小曲為主。
以前大頭會主要在夜晚耍(當時出會時間為正月初三至初六,十三至十六晚)。出會時先由八個小童各持葉子和荷花一對,分兩排站立,先由以虎形、龍形、十八羅漢的隊伍繞場,以拂塵打開場子,然后變換隊形穿插,隨后繞場蹲成一圈,接著虎形伴著鈧鍥鈧鍥鈧鍥的堂鼓聲出場,做著翻筋斗、打滾、撓癢癢等滑稽可笑的動作,因為是十來歲的孩子,所以格外逗人;其后是手拿金圈的伏虎羅漢出場,隨著鼓點做著各種動作,和猛虎相遇,左一晃圈往左打滾,右一晃圈往右打滾,經(jīng)過一番搏斗,猛虎被降伏;隨后龍形也做著各種動作出場,緊隨龍形的是降龍羅漢出場,經(jīng)過一番搏斗把龍降伏,隨后海笛、笙、打擊樂等鼓樂齊鳴。
在曲牌《萬年花》中,老壽星是在兩個童子的引領下出場,然后坐在場地中間,隨后葉子 (代表祥云)出場,一時間祥云繚繞,如入仙境,耍葉子的小童做著戲臺上的各種動作,然后擺出一個“天”字,然后又是鼓樂齊鳴,這次是以橫笛那婉轉悠揚、帶有水音的聲音領奏,一唱昆曲演員在唱:長生壽日花開了壽中榮華....這一段過后又擺一“下”字,然后又唱:盼——望——皇——都……然后擺“太”字又唱,然后擺“平”字再唱,至此“天下太平”四字擺完就到了轉秋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