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會卷 | 張各莊花子會,地秧歌(一)
張各莊位于霸州城西南方十二公里處,隔大清河與文安縣新鎮(zhèn)相鄰,千余口人。村里花子會籌建于清末民初,鄉(xiāng)民戲稱“皇天大會”,像叫飯花子那樣無拘無束、自由自在、無憂無愁,窮樂到底?;ㄗ訒r吸納村民二百余人。農(nóng)業(yè)文明時代,每一年都有一個漫長的冬閑季節(jié)要打發(fā),于是乎,請戲聽書之外,不少村民就紛紛挑撿一些普羅大眾化的民間藝娛項目深習久練,項目多為大口落子、十不閑、耍骨頭(數(shù)來寶)、太平歌詞、鄉(xiāng)野小曲小調(diào)、雜耍雜技、土風舞扭等。表演形式自由、靈活、豐富,表演內(nèi)容是碎片化的,無所不包,主要是要將一些不登大雅之之堂的草根土藝,借機展示出獨有的風采,自我娛樂,自我狂歡。
花子會“打臉兒”化妝、服裝道具都由參演演員自行解決。在舊時那普遍貧困的時代, 這是藝娛活動一定要產(chǎn)生的最大一筆開銷,怎么解決呢?解決之道有三:一是會里出頭向村中大戶、富戶募集捐贈。二是平時點滴積聚些“紅綠顏色(讀 shai,顏料之意)”。那時常有瞎子進行叫賣這種顏色,長條形小紙包,里面只有一點點顏料粉末,婦女買來用它染發(fā),演員買來用它和水“打臉兒”。演員中的貧者買不起這些“顏色”怎么辦?那就直接刮下鍋底黑炭充油彩,與白堊粉涂在臉上。三是自制服裝、道具,就地取材,因陋就簡,實用方便,成本低廉,只求可用,不講豪華。
花子會出會演出時間是:年三十,慶賀家家戶戶貼對子;正月十五、十六,慶賀元宵燈節(jié),祈福年豐人安。
花子會的表演內(nèi)容是開放式的,常常每年都有加減、調(diào)整,每年都不完全雷同。常見表演內(nèi)容主要有———
音樂類
蓮花落、竹板落子、十不閑、鄉(xiāng)野小曲小調(diào)等。有時有土樂器演奏、合奏,比如幾個通音律的村民用高粱秸稈制成的土哨兒合奏某小曲;或有用黃膠泥制成的圓形吹器演奏。
曲藝類
主要有耍骨頭、數(shù)來寶、太平歌詞和打肉板等。耍骨頭多是從真正乞丐藝人處學來,自置一對牛肩胛骨,用磚土打磨亮滑,鑿小孔系上彩綢、小鈴兒,耍起來倒也花哨百出,虎虎生風。太平歌詞多為《十二月》、《光棍哭妻》、《騷寡婦盼五更》、《小過年》等,詞多不雅,但入人心。打肉板是在寒冬之中脫去棉襖,赤裸上身,雙手交替拍打脖、腋、肘、臂、胸、 腹,走三退二,左右挪移,拍肉聲山響,要掌虛擊實,技巧性很突出。
舞蹈類
花子會出會須巡街轉(zhuǎn)村、拜廟渡橋,走一程,停下演一陣。隊伍浩浩蕩蕩,或分成幾個小方陣,每有自家舞步,舞得是:小腳老太步、裝瘋賣傻步、撩跤步、捉雞步、拿耬步、 蛇舞步、鴨子步、猴拳步、古怪新奇、逗人捧腹。
雜耍類
抖空竹、滾壇、頂碗、頂盒、“摹仿秀”、打大鞭等五花八門?!澳》滦恪睘橐粋€演出,道具僅一桌木(驚堂木),摹仿雞鳴、犬吠、惡風、驟雨、兒啼、叟嘆、婦姑吵架、男女調(diào)情等,全憑一張嘴,三寸舌,一嘴百聲,一舌百韻。摹仿的多是村民熟知的人物事由,維妙維肖,聽來叫人嘖嘖稱奇?!按虼蟊蕖币话阌纱鍍?nèi)車把式中的高手充任,他們在長期駕駛騾子、 馬的經(jīng)歷中,鞭技練得又準又狠,駕輕就熟。比如驚了馬車,要及時止住驚馬狂奔,必須要打擊到馬的最疼處,那就是馬耳后一個穴點。馭術(shù)高超的馭手在驚馬狂奔時,要反應快疾, 心不慌亂,一鞭抽過去,鞭梢準確重擊馬耳后那個穴點,那匹馬就會即刻驟停并馴順下來。這些高手被邀入花子會出演時,會務人員會預選在演場邊大柳樹上,用紙捻線將荷包、柿 子、核桃、銅錢,酒壺等物件吊懸在高高的樹枝上,車把式要目測好距離,用力揮鞭,大鞭一 甩,鞭梢兒要準確擊打在那些物件上,將其擊落樹下。